“我们是侥幸生还”,这是美军上校对长津湖的评价。作为“朝鲜战场上最惨烈的战役”,也是“中美双方都不愿回忆的战役”,长津湖战役中,志愿军是如何把老美从自大,打到恐惧的?为何老美说:让他们恐惧的,不是寒冷,而是志愿军?
冰雪长津湖
1950年11月27日,长津湖战役正式打响。此时的史密斯,压根不会想到:志愿军的冲锋号角,将成为美一师和美韩军队共同的噩梦。夜晚,志愿军吹响了号角,密密麻麻的中国士兵,穿着单薄的衣裤,冲向了美一师。
为了等待伏击的时间,还有很多身着单薄衣服的志愿军,永远地留在了冰天雪地里。当时的美军难以置信,他们穿着厚厚的衣服,在鹅绒睡袋瑟瑟发抖之时,志愿军却在雪地里,煎熬了好几个小时。
展开剩余87%先不说战斗,单是志愿军的士气,就足以碾压嚣张的老美。夜袭是志愿军常用的战术,趁着夜色,志愿军在一夜之间,就把美1师和美7师分割开来,打算逐一击破。老美的军队,被志愿军战士“包饺子”了。一夜过后,进入了白天的战斗,美1师也反应过来,不再被动挨打,开始了反击。
由于老美的武器精良,拥有较强的火力,很快就组织起防御火力线,本身就是老美王牌,再加上配备的武器,志愿军伤亡惨重,曾经屡试不爽的饺子围歼战,在强大的火力网下,逐渐处于劣势。
老美利用制空权,对志愿军阵地采取密集轰炸。因此导致志愿军虽然已完成包围,但是却因为火力不足,无法完成有效进攻。但哪怕这样如此强大的火力打击,志愿军却还是在缩小包围圈。
史密斯不明白:如此强大的火力打击,志愿军是不怕死的吗?为什么一直在缩小包围圈?他难以理解志愿军的抗战决心,在志愿军的缩小包围圈下,史密斯明白,即使老美的军队火力打击再强,也不可能24时不间断。
如果包围圈被缩到一定程度。强大的火力也就失效了。想清楚志愿军意图后,史密斯决定突围,不然有可能全军覆没。就这样,原先的包围变成了阻击,志愿军开始直面老美的大火力。
绞杀战真正开始,白天,老美在飞机和坦克的重火力掩护下突围,夜晚,志愿军出其不意进行突袭,双方争夺了每一个山头、阵地。即便是这样,突围也不是一帆风顺,老美的士气逐渐低落。
从前的以往不利,在面对志愿军时,只能被动防御,再也无法速战速决,哪怕他们曾在二战战场上威风凛凛,此时也显得很被动。而且志愿军不是单独的阻击,前有拦截后有追兵,如此凶猛的打法,直接让美一师的老兵都摸不着头脑。
就感觉无论走到何时何地,都会从附近的山头,冒出一批突击的志愿军,他们的撤退距离,在飞机、坦克的掩护下,一天也仅有千米。
突围战最艰难的阶段,老美军队和志愿军,每天的交战次数就有几十次,最难的一天,老美撤退距离,硬生生被志愿军拖住,整整一天,只撤退了500米,绝望的老美,每天都在遭受志愿军的攻击,心里面压力很大,突围开始变缓。
两级反转
虽然老美的突围已经放缓,志愿军这边,却由于火力差距、后勤供应,对老美的阻击开始衰弱。直至后来,老美才知道,志愿军在与他们战斗时,要么是饿着肚子的,要么就是靠雪充饥。
正因为知道志愿军的处境,美一师凭借这一缺陷,在此后的突围中变得顺利起来。突围战一直持续到12月,美一师拿下了1081号高地,也是他们撤退的必经之路。原本我军也想到了该高地,派了重兵把守,但是由于天气过于寒冷,美一师抵达时,他们都变成了“冰雕”。但令人敬佩的是,即便是变成了“冰雕”,志愿军战士们依旧保持着战斗姿势。
这一幅场景,让美军终身难忘,虽然是敌人,但志愿军战士们,用自己的钢铁之躯,赢得了老美的敬畏。通过1081高地后,美一师只剩下最后一道门,那就是水门桥。当美一师到达该地,桥面已经被志愿军炸断,显然志愿军也很有先见之明,知晓老美的撤退路线。
但是老美的军工力量不是盖的,只花了2天时间,就把炸毁的地方补好,但随即又遭到我军的炸毁。但很快美一师又开始又开始维修,开始渡河,而我军也坚持不懈,一直在采取手段炸毁。
但是老美拥有制空权,用运输机运来架桥的钢材和木板,又一次把桥搭好了,就这样,老美靠着强有力的后勤力量,闯过了水门桥。美一师虽然成功突围,但伤亡惨重。那么,美国人眼中的长津湖战役,是什么样的?
多年后,美7师的老兵回忆本次突围战,是这样说的:当时气候恶劣,但让我们最恐惧的,不是天气,而是志愿军的号角声,我们经常在睡梦中惊醒。
美国军史:长津湖战役是惨烈的,零下40度的低温,双方在冻伤减员的前提下,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,中方损失较大,赢得战略胜利,美方损失较小,赢得战术胜利。美一师指挥官史密斯:长津湖战役,是钢铁人与钢铁军之间的斗争。
陆一师作战处:如果志愿军拥有足够的后勤,我们根本不可能走出长津湖,陆战师侥幸生还。和志愿军的作战经历,是每一个陆战师队员的噩梦。
纵观老美对“长津湖战役”的描述,虽然有极少数美军,不承认长津湖战役的败退,但是大多数老美的都不得不承认:长津湖战役是老美失败的战役。毕竟事实胜于雄辩。长津湖战役开始前,史密斯内心感到不安,在战后,大方地承认了志愿军的强大。反观麦克阿瑟,看看他到底有多自负?
自负的老美
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,在日本过着潇洒日子的麦克阿瑟,顿时得意起来,对他而言,意味着有了重回巅峰的机会,他将再一次上热搜。更何况,自诩东方心理学家的他认为:中国人绝对不敢带着大部队,跨过鸭绿江,支援朝鲜,敢和他对战,就是在自取灭亡。
于是乎,麦克阿瑟觉得胜利很快就到来,1950年11月23日,感恩节那天,老美的第十军正在过节,他们都坚信:马上就能拿下朝鲜,结束战争。远在华盛顿的官员,甚至已经在畅想:战后与我国谈判的问题。
不得不说,他们属实想太多了。不久后,在长津湖战役中,他们将会被打得怀疑人生。第一轮对战中,联合军损伤惨重,但是麦克阿瑟还是认为:纯属侥幸,毕竟在老美眼中,志愿军的衣服、装备,根本就跟不上时代。哪能打得过装备先进、后勤充足的美军。
24号上午,麦克阿瑟非常嚣张的表示:“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,让士兵回去吃烤鸡。”万万没想到,差点全体留在朝鲜守山。1950年11月26日,老美王牌陆一师身处一片冰天雪地,彼时的温度可达零下30度。
尽管已经穿着厚厚的冬装,但是零下30度的气候,依旧让老美军队感到煎熬。自从老美在仁川登陆后,美军接连胜利,对面的人民军,几乎已经溃不成军。老美士兵认为:总算快脱离苦海了。
美一师师长史密斯内心却非常烦躁,但他的烦躁,却不是因为天气,而是隐约感觉不安。久经沙场的史密斯认为:战争过于顺利,顺利地比较反常。果不其然,史密斯得到消息,有2个军级建制以上的部队,正准备合围美一师。
这个消息让史密斯难以置信,毕竟美一师声名远扬,如果要合围,至少需要10万人。冰天雪地之中,占据准备、后勤优势的美军都受不了,中国军队不可能做到。和麦克阿瑟一样,史密斯也不相信中国有胆量介入战争,毕竟彼时的中国百废待兴。但他和麦克阿瑟,终将为自己的自负付出代价。
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,哪怕是如此艰难的处境下,他们依旧没能占到便宜,最终反而被志愿军打的节节败退,要不是凭借着后勤力量,大多都要交待在朝鲜战场上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